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3年,目前为上海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至今已实施各类手术40000余例。目前拥有4个病区及2个监护病房,床位共165张,年手术量达5300余例。现有各级医师3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13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博导3名,硕导2名;博士后2名,博士15名,硕士19名。
科室以胸部肿瘤的临床诊治为重点,在肺结核、气管外科、食管良恶性疾病、纵隔肿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近几年在肺癌的综合治疗、微创胸外科手术、肺移植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确立了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五十余年来,胸外科开展了各类高难度手术,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血管成形术、上腔静脉置换术、心房成形术以及肺移植术等,其中纵隔镜、胸腔镜、人工气管手术、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肺减容术、肺移植、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脓胸、经颈微创胸腺切除术等多为国内率先开展。重视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已开展胸腔镜手术20年,胸腔镜手术量国内领先,目前早期肺癌用胸腔镜手术比例达70%以上,胸腔镜肺外科治疗项目获得2011年度(第十届)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胸外科已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胸外科进修医生培训基地,强生胸腔镜培训基地,上海市胸外科专科培训基地以及上海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2011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该中心胸外科,位列普胸外科第二名。目前我科负责国家自然基金、市科委和局以上课题 达51 项,经费合计 2268.8万元,人均课题经费 59.68万元。2007-2012年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252篇,其中SCI收录39篇,合计影响因子110.35分;中华系列杂志114篇。主编或参编二十余部学术论著。科内多人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杂志副主编及编委。 、
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肺减容,治疗重度肺气肿,获1998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该中心1978年开始肺移植动物实验,2003年率先开展了肺移植的临床工作,目前共实施了50余例次肺移植,包括单肺移植、双肺移植、肺再移植以及活体肺叶移植,是国内唯一开展了所有肺移植术式的医院,肺移植存活率国内领先,并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荣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托,该中心起草制定了中国《临床肺移植应用技术规范》,肺移植手术类型开展最全面,包括小儿肺移植、高龄肺移植、单肺移植、双肺移植、活体肺叶移植、肺再移植术、ECMO在肺移植中的应用。
上海市肺科医院获得肺移植相关课题18项,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不包括匹配共430万,获得新型实用专利1项,发表肺移植相关论文68篇,包括中华论文43篇,SCI论文7篇,总引用次数为135次。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肺移植专著,主编和参编了近几年国内所有肺移植及相关书籍中肺移植的内容,包括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4本。肺移植实验室已建设成为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姜格宁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已受聘为两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该移植中心先后扶持上海、江苏、山东、陕西、广西、新疆、浙江等八个省市的10多家三甲医院,成功开展了肺移植手术。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发言3次,国内会议发言20余次,介绍推广肺移植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特色装备
1、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
科室拥有多台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同时装备于气管镜室以及外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纤维支气管镜主要用于术后重症患者经支气管镜吸痰以及插管等抢救工作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抢救。气管镜室主要用于外科术前术后常规气管镜检查以及全麻气管镜下支架置入等操作。
2、奥林巴斯硬质气管镜:
科室拥有目前国际一流的电子硬质气管镜,可以开展全麻下气管内异物取出,支架置入取出,气管内肿瘤烧灼等多项外科治疗。
3、奥林巴斯胸腔镜:
科拥有OLYMPUS胸腔镜多套,型号分别为OTV-S7, OTV-SC, OTV-S6,配套光源,OLYMPUS CLV-40两套,CLV-30一套,拥有OLYMPUS胸腔镜头16套。每日目前最多可开展六台各类胸腔镜手术。目前是强生和美外公司在华东地区的胸腔镜临床培训中心,胸腔镜手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4、电子纵隔镜:
科拥有国际一流的STORZ电子纵隔镜一套,目前可开展各类纵隔镜手术。纵隔淋巴结活检是我院一大特色。
5、配备中央层流系统的手术室:
科拥有六间配备层流系统的手术室,其硬件配置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年手术量超过2600例。
6、配备中央监护系统以及各类先进呼吸机的胸外科监护室:
科拥有整套中央监护系统和10台不同型号的国际一流呼机机,如伽利略呼机机,Drager公司的Evita2、Evita4以及西门子Servoi呼机机,配备于监护室及肺移植病房。在各类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7、E-BUS:
EBUS(经支气管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是国际上新近开展的纵隔微创诊断技术。2007年即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为肺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重要手段,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且趋势上有取代外科纵隔镜的可能。我院自2008年底引进EBUS设备,在国内最早开展该技术的单位之一。截止目前已经实施了近900例EBUS淋巴结穿刺活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临床上应用于肺癌分期诊断和纵隔肿块的诊断,特别是肺癌的分期诊断准确率达到98%以上。该项技术的开展,使得肺癌患者的淋巴结分期诊断更加明确,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手术,为进一步的肺癌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在结节病和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方面,使患者避免了创伤性检查(如纵隔镜检查手术)。
8、术后监护病房SICU:
拥有20张病床及20套多功能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年平均收治危重病人20 余例,积极配合医师开展肺移植课题共12例,系统地培训了一批专科护理骨干,成功地抢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3日
星期六
5月4日
星期日
5月7日
星期三
5月8日
星期四
5月9日
星期五
5月3日
星期六
5月4日
星期日
5月7日
星期三
5月8日
星期四
5月9日
星期五
5月3日
星期六
5月4日
星期日
5月7日
星期三
5月8日
星期四
5月9日
星期五